|
|
|
姓 名:董藩 |
性 別:男 |
省 份:北京 |
職 稱:經濟學博士 |
工作單位:北京師范大學 |
|
|
簡 介: 青年經濟學家,2003年于中國人民大學獲經濟學博士學位。現任北京師范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北京師范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土地資源管理、政府經濟管理兩個專業博士生導師(招生方向:土地經濟與管理、房地產業發展與城市建設、國民經濟管理),兼任民革中央委員、中國城市經濟學會理事等社會和學術職務。
研究方向為房地產(土地)經濟與管理、國民經濟管理、區域經濟管理、政治經濟學。26歲碩士畢業后直接破格晉升為副教授,成為當時全國社會科學領域最年輕的副教授。32歲時晉升教授。提出了構建“緣西邊境國際經濟合作帶”、實施“雙向經濟環流戰略”兩個國家經濟發展戰略主張和“工業化進程規律”等多種(個)具有一定創新意義的理論觀點和范疇,有一些成果被轉載、引用或評論。
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和省部級課題5項,主編國家“十五”重點圖書等4套叢書,出版著作近10部,在國際會議和《經濟研究》等海內外報刊發表文章300余篇,70次獲國家、省(部)、市級獎勵。提出了創建投資法學、租賃經濟學的設想。成果60余次在內參刊出,17次直報江澤民、朱鎔基、胡錦濤等國家主要領導人,50次受到溫家寶、李嵐清、曾培炎、周永康、烏云其木格等國家、省部級領導重視、批示,影響到國家和地方發展(如關于中國西部范圍與西部開發范圍的確定[即10+2方案]、在西部不宜再設立特區、利用發行彩票方式幫助國家教育事業和社會保障事業籌資、允許外商承包和承租國有企業、建立閑置設備市場等建議均被直接采納),是國內實施購房按揭貸款、建立二板市場等發展主張的最早提出者和積極推動者。
在學生時代,由其引發和推動的學生科研活動曾引起全國關注,《光明日報》、中央電視臺等眾多媒介曾報道過,并稱之為“董藩現象”。近20次榮獲“民革全國參政議政先進個人”、“遼寧省十大青年科技先鋒”、“遼寧省高校十佳教師”、“遼寧省十大優秀青年”等榮譽稱號。作為優秀學生代表,其業績資料被博士階段就讀學校中國人民大學展出供江澤民、李嵐清、賈慶林等領導視察時參觀和用于建校65年光輝歷史與杰出貢獻的展覽與宣傳;被本科和碩士研究生就讀學校東北財經大學用于建校40年、45年、50年光輝歷史與杰出貢獻的展覽與宣傳。26歲起連續擔任中共大連市委市政府咨詢專家。個人業績和學術觀點被美國之音、美國之音電視臺、美國《世界日報》、新加坡《聯合早報》、新華社、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等媒體廣泛報道。在大連市建市百年慶祝之際,經各界推薦、中共大連市委市政府批準,其足跡被鑄于大連市建市百年紀念城雕上。2001年與彭麗媛、啟功、袁隆平、吳敬璉等百位著名人士一起入選國家大型人物叢書《使命》首卷。2003年12月4日在國務院新聞辦主辦的中外新聞發布會上,作為唯一代表受到中央統戰部的公開表揚。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