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財經綜合報道
摘要:出現高房價和大量空置房的根本原因,就是過去的經驗歸納帶來的誤區:政府越調控購房政策,越限制購房條件,房價漲得就越高。所以控制債務的關鍵,不是惜貸限制購房,而是限制投機炒房。
7月23日,中國財政部長樓繼偉在成都G20會議上表示,應該積極推動房地產稅制改革,解決收入分配問題。特別用了“義無反顧”這個詞,將義無反顧地征收房產稅!也就是說,房地產稅制改革是必走之路,再難也得走下去!
近兩年,中國政府多次提及將全面開征房產稅,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上也曾提出,加快房地產稅立法,并適時推進改革。不過這一次“義無反顧”的決心,相比之前的“適時推進”更堅決,高房價綁架了中國經濟、以及影響了百姓的生活造成分配不均是主因。
根據《Business Insider》的數據顯示,自從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爆發以來,截至到2015年第一季度,中國的銀行總資產幾乎增加了20萬億美元,而同時期的美國,雖然經過三輪的量化寬松政策,美國的銀行總資產僅增加2.7萬億美元,中國的銀行總資產規模已遠大于美國幾近一倍!
其實,所謂銀行資產就是銀行借給消費者和商業機構的貸款,包括房貸、車貸、信用卡貸款、個人貸款、地產開發貸款、固定資產投資貸款。因此銀行資產規模(通過乘數效應)增加過快絕非好現象,意味著中國經濟的債務規模增加太快,債務杠桿太高,到達一定程度勢必觸發系統性的債務危機。
事實上,Money is Debt!任何貨幣從金融的角度都被定義為:貨幣即是債務。說得通俗一點就是一種欠條。不管是紙鈔也好,電子幣也罷,哪怕黃金、白銀作為貨幣的時候,它們的本質都一樣,全是打欠條。因為無論哪一種貨幣,都是建立在信用基礎之上的,只要有信用,它們的地位就是平等的。所謂“金本位貨幣優于其它貨幣”之說法,其實是一種誤讀。
為什么說貨幣是債呢?
以美聯儲為例。美聯儲發行貨幣的基礎,是通過政府大量發行短期和長期債券,在其債務償還時才能被銷毀,由此形成債務貨幣。所以,以發行貨幣的形式欠更多的債,債務不會奇跡般消失,如果不償還,會持續躺在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上。目前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的規模,已接近約4萬億美元。
由于人類的知識和判斷,多半都是從歸納得來的。比如,人們總以為明天太陽會照常升起來。在過去的10年里,中國的樓市、特別是一線城市的房價大幅飆升,上海平均房價從每平方4500元漲到近來的42000元,盡管政府對樓市調控多年,但結果出現了房價越調越高的現象。
所以,目前絕大多數中國百姓都認為,房子是永遠不會跌的,中國政府決不會讓房價跌下來。甚至有專家都認為,房價一跌中國經濟就不行了。使得購房在中國成了有利可圖的投資(機)行為,出現了天量空置房、甚至“鬼城”。
此外,由于投機房產有巨大的利益,導致中國陷入流動性陷阱。借貸出去的錢,顯然都紛紛涌入房市,“北、上、深”隨便一套房子就是上千萬。而多數中小企業,一年的利潤別說一千萬。哪怕有100萬都不錯了。好些企業連100萬都賺不到!而在一線城市投機炒一套房,輕輕松松就賺100萬。
因此,出現高房價和大量空置房的根本原因,就是過去的經驗歸納帶來的誤區:政府越調控購房政策,越限制購房條件,房價漲得就越高。所以控制債務的關鍵,不是惜貸限制購房,而是限制投機炒房。
而開征房產稅,或許能夠起到抑制資產價格泡沫的作用,也是調整貧富懸殊見效最快、操作最方便的財富調整方案,就好似個人所得稅,關鍵在于起征點:
首先,向最富有的群體征房產稅,建議以家庭為單位,第一套自住房免征,從第二套自住房開始征稅,然后稅率階梯式上升,即第三套自住房稅率要高于第二套自住房,房子越多,則稅率越高,依此類推;
其次,中國的住房占有率全球最高,已經超過了90%。一旦開征房產稅,將增加第二套房子的持有成本,擁有三套房子的投機者很有可能拋售,但由于缺少接盤者,他們就將以出租的形式,把持房的成本轉嫁給租客。
不過,租房市場是一個有效市場,只有在供不應求的情況下,房租才有可能上升。實施房產稅,恰恰增加了空置房擁有者的持有成本,因此對空置房征收重稅(對用于出租的房子則免稅),逼迫空置房要么出售,降低房價,要么逼入出租市場,大量的房子進入租房市場,房租必然會下降。
總之,從歐美上百年經驗看,房產稅對高房價有致命殺傷力,可長期穩定房價在合理價位上下。擺脫房地產對實體經濟的綁架,確保中國經濟長期可持續地健康發展;另外,建議政府能將征收來的房產稅,部分用于廉租屋的建設,供低收入家庭租住,使所有普通百姓都租者有其屋,過上更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