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地產中國網
有了房產稅,持有第二套房子的成本或許大大增加,導致準備購買第二套房子的投機者躑躅不前,讓擁有多套房子的投機者倉皇拋售……從邏輯角度看,房產稅確實是影響力深遠、威力甚強的稅種。然而,在目前已經試行房產稅的重慶、上海,并沒有出現房產稅一出,房價驟降的現象。
廣州進入三伏天后,直接開啟了烤爐MAX模式,每天都是烤、燜、煎、煮、蒸,滿街都是“熟人”。直到看到“15個臺風預警”高高掛起的“清涼消息”,才讓人感到一點點生有可戀。不過,這一股股來自熱帶的活躍氣流,究竟是來還是不來?究竟能給人們帶來多少清涼意?卻是未知之數。如同當下高燒不下的樓市,盡管掛上了“房產稅”這樣貌似威力強大的“臺風預警”,但它來還是不來,能否逼停高溫發燒的樓市?恐怕還要打一個大問號!
關于房產稅的討論,早已曠日持久、鋪天蓋地,專家學者或從法理、或從公平、或從可操作性等諸多方面進行了廣泛論證。在林林總總的論述中,有一個觀點流行甚廣,那就是房產稅縱有千般不是,卻是降房價的利器。通常的解釋是:有了房產稅,持有第二套房子的成本將大大增加,會導致準備購買第二套房子的投機者躑躅不前,和已經擁有第二套房子的投機者倉皇拋售,如此一來,房價怎能不降?
從邏輯的角度看,房產稅確實是影響力深遠、威力甚強的稅種。然而,遺憾的是,在目前已經試行房產稅的重慶、上海,并沒有出現房產稅一出,房價驟降的現象。
一項商品的價格漲跌到底取決于什么?從經濟學的角度看,只有兩個根本因素:一是供求關系;二是貨幣供應。房產稅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供求關系,但影響不了貨幣供應,更影響不了貨幣供應(通脹)帶來的避險入市預期。當人們依然把購房行為定義為抗通脹的方式,并抱著樓價長線看漲預期時,房產稅調節房價的作用便微乎其微了。
面對當下高熱天氣,“房產稅”不過是一股縹緲的“臺風”。首先是其不可能會馬上刮到眼前。房產稅全面鋪開的條件尚未成熟,面對如此大的稅種,必然是國之重器,一定會經過反復吹風、反復討論、反復預熱,然后在時機成熟時才推出,如今或許還處于吹風階段,換句話說,不過只是“臺風預警”高高掛起而已。其次,就算其不久后會率先在少數城市登陸,影響也恐怕有限,也許不過是一兩場暴雨,帶來一時半刻的清涼,而并非根本上的降溫利器。
而真正降溫,仍要靜待季節更迭。盛夏過了,秋天漸近,冬天也是躲不掉的,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