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京華時報
京華時報訊(記者牛穎惠)自2016年1月1日起,稅優健康險在北京市等31個城市實施商業健康保險個人所得稅政策試點。近期,保監會再發公示,又有四家保險公司獲準經營個人稅收優惠型健康保險(簡稱“稅優健康險”)業務。至此,目前已有三批共16家保險公司獲準經營稅優健康險產品。
據了解,稅優健康險主要指年(月)計稅時,按照2400元/年(200元/月)的限額標準,對個人應納稅所得額予以稅前扣除。購買稅優健康險相當于提高了個稅起征點。個人所得稅起征點3500元+購買相關商業健康險后月內標準200元,相當于個人所得稅起征點3700元。
值得關注的是,除了能夠享受個稅優惠,它的保障責任突破了基本醫保目錄限制,允許帶病投保、不允許拒保,且不設置等待期,大幅突破了保險業既往的業務模式與管理體系。
不過,記者采訪了解到,目前為止稅優健康險的推廣并不理想。有保險業內人士透露,由于該保險產品與個人納稅掛鉤,暫時只能以團險的形式購買,因此必須由個人所在的企業統一投保。上述負責人表示:“每人收入高低不同,納稅金額不同,增加個人稅優健康險保障無形中給企業人力資源部門增加很多工作,因此企業方面主動為員工投保的數量比較有限。”
不少保險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只開放團險業務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因為產品剛剛上市,還在摸索期,符合開展該業務的企業數量仍舊有限;另一方面也是比較關鍵的因素是,如果個人自行投保稅優健康險產品,則需要每月填寫稅務部門要求的稅務抵扣申請文件等,辦理退保或轉保時手續也相對繁瑣。
雖然個人稅優健康險目前的市場銷量有限,但多位受訪者均表示,產品剛剛上市,未來隨著監管政策的完善以及市場成熟,個人稅優健康險會被更廣泛地接受。
中信建投在此前的研報中表示,個人稅收優惠健康保險是對基本醫保、補充醫療保險的補充,是更接近于政策性的保險,保險公司需要遵循微利經營的原則,或參與動力不足,不過,健康險稅收優惠政策將刺激公眾對健康保險的關注,進而促進整體健康保險的銷售,目前醫療健康險規模尚小,通過參與試點可獲取有效的醫療健康數據,對被保險人的健康狀況、醫療資源使用行為進行分析,有利于更好的識別和管理風險,促進健康險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