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長江商學院MBAmp
經濟從L型變成U型
政策需要做對什么
近幾年中國經濟增長速度開始出現下滑,呈L型走勢, 究其原因主要是企業成本的上漲。
從長江商學院的企業調查數據來看,企業成本每年以10%~20%的驚人速度增長,但是生產物價指數和消費價格指數卻沒有出現大幅度上漲,其中生產物價指數自2011年開始甚至一直在下降。與此同時,由于產能過剩,即便成本飛漲,企業也不能通過漲價來轉嫁成本。
經濟增速下降后,一系列問題開始顯現,其中最突出的是 債務問題。
中國的經濟增長模式很大程度上依靠 投資,投資的背后是融資,而融資在我國主要是 債務融資,即從銀行、影子銀行甚至地下錢莊借錢,積累出大量債務。
如果經濟繼續高速增長,盈利空間廣闊,企業可以通過不斷地發展賺取收入來償還債務,但是現在經濟增速下降,盈利空間被壓縮,債務問題就十分棘手。對企業來說,能否還債是未知數,企業一旦不能還債,債權人的資產就會出現大量壞賬,從而可能爆發債務危機或經濟危機。
因此,中國經濟從L型變成U型,必須從降低企業成本、減少融資成本和壞賬著手。
企業成本的上漲主要是由于用地成本、用工成本的提高。
一、推行房地產稅,降低企業用地成本。
房價上漲是用地成本上漲的最佳體現,企業廠房、辦公用地的成本都在提高。降低該成本,需要房地產政策的調整。近期,財政部部長提出推進房地產稅改革,這是非常重要的舉措。
征收房地產稅會為政府提供做好公共服務的財政動力,而政府所提供的良好公共服務又會惠及企業,抵消一部分成本的上漲。此外,推行房地產稅后,房子就逐漸地從投資品演變成消費品,這樣就不會再出現一個人投資多套房產的現象。購房后空置房產其實是巨大的財富浪費和資源浪費,如果這些房子都能被充分利用,效率就會提高,空余出來的資源可以去做別的事,從而降低社會成本,因此推行房地產稅于公平和效益都有益處。
二、降低社保繳費,降低企業用工成本。
中國社保繳費占收入的比例是相當高的,如一個員工月收入100000元,社保繳費額就可能高達5000元,這對企業來說是非常大的負擔。不過,這些成本最終還是要回到員工身上——社保費雖然是企業代繳,但是企業會將此視為用工成本,影響員工的總收入。
此外,企業進行優化資源配置時,會選擇更小的規模,少招人,而這和我們所期望的企業招更多的員工、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背道而馳。降低社保繳費并不意味著降低社保福利,我們有很多的國有資產,可以剝離一部分用來填補社保窟窿,因此,即使降低社保繳費也完全可以保持現有的福利水平。
三、撤銷剛性兌付,減少企業融資成本。
盡管中國是全球儲蓄率最高的國家之一,但是我們的融資成本卻不是全球最低,甚至是偏高的,特別是際成本,如溫州的借貸成本、民間借貸成本都在兩位數。要降低融資成本,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把剛性兌付撤掉,因為有了剛性兌付后,企業就自然地開始分成,此時不能享受剛性兌付的企業就會受到歧視,盡管我們沒有政策專門去歧視它,但是只要有剛性兌付在,歧視就必然存在,因此要盡量減少或壓縮剛性兌付,使更多的資源能到達活力更強的民營企業。
四、政府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減少壞賬。
壞賬問題短期可以通過宏觀調控政策提供流動性,避免危機的爆發,長期還是要通過改變剛性兌付,讓一部分壞賬實現,讓產能過剩的低效率企業倒閉,而不能用剛性兌付來支撐這些企業僵而不死。盡管這樣做會有陣痛,但在不出現系統性風險的情況下,還是應該適當地鼓勵去產能,讓高效率企業有動力增加投資。由于關掉一部分低效率企業一定會造成較高的失業率,甚至可能會產生一些社會問題,所以政府必須讓失業的工人能夠享有最低的生活保障,這是政府本應承擔的責任。
最后,政府要加快推進供給側改革,避免債務危機爆發。現在面臨的諸多問題,如產能過剩、債務過高、杠桿過大、銀行壞賬等,是相互關聯的,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加快供給側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