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查選案準確率,是指一定時期內,經稅務稽查部門選案稽查,有稅務違法行為的納稅人戶數占選案稽查總戶數的比例。稽查選案準確率,是衡量稽查選案工作的主要指標。
目前,基層稅務機關的稽查選案準確率普遍不高。以筆者所在的分局為例,稽查部門去年經過選案,對328戶納稅人進行稅務稽查,經查發現存在稅務違法違規行為的納稅人為56戶,稽查選案準確率僅為17%。由于稽查選案準確率偏低,造成基層稅務稽查部門人力物力的浪費。因此,提高稽查選案準確率,已經成為基層稅務稽查工作的重點。
稽查選案準確率偏低的原因1.選案部門不掌握納稅人情況,征管信息系統不能充分提供納稅人的有關信息。
根據《稅務稽查工作規程》第六條的規定,“稅務稽查工作應當按照確定稽查對象、實施稽查、審理、執行等程序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稅務機關確定了稽查選案、實施、審理、執行四分離的原則,即各個稽查環節的工作應由不同的部門完成。而基層稅務機關在執行這一原則時,往往讓稅政管理科承擔稽查選案和審理工作,由檢查科負責稽查實施和執行工作。但是,稅政科是一個綜合業務部門,既不直接接觸納稅人,也不保管納稅人檔案資料,導致具體選案人員對納稅人的情況不了解,只能依靠稅務征管信息系統提供的企業數據進行分析選案。由于缺乏統一的規劃和設計,稅務征管信息系統存在著信息不能充分共享、數據質量不高、不能實現流程電子化、缺乏有效監控體系、沒有統一方便的操作界面等問題,影響選案分析,導致稽查選案準確率偏低。
2.現行稽查選案方法不規范,沒有形成一套科學、全面的選案指標體系。
在實際稽查選案工作中,各地稅務機關采用的選案方法五花八門,但方法都比較單一,只關注申報指標和財會指標,缺乏系統性和科學性。例如,單純地將零申報或稅負較低的企業篩選出來,甚至按征管總戶數的一定比例,隨機抽樣選取稽查對象。申報信息和財會信息,一直是稅務稽查部門特別倚重的主要信息來源。如果納稅人能夠遵守會計準則進行財務管理和會計處理,稽查選案部門可以直接取用,作為選案分析的原始依據。但是,如果納稅人惡意處理或編造會計記錄,引起會計信息嚴重失真,這些信息不僅對稽查選案分析沒有參考價值,還可能誤導選案工作。
3.稅務人員仍然習慣有罪推定思維,存在以查代管的傾向。
從1994年推廣使用增值稅專用發票以來,各地出現的涉稅案件較多,因此,稅務人員往往預先假定所有納稅人都存在稅務違法違規行為,在具體征管工作中出現以查代管的傾向。稅務人員在進行納稅評估時,忽視評稅分析、約談說明等環節,認為與其在辦公室里搞案頭分析,不如提請選案,直接到納稅人處實施稽查。在這種情況下,難以保證稅務稽查選案準確率的提高。
如何提高稅務稽查選案準確率1.建立納稅人信譽評級制度,對其進行分類管理,對不同類別的納稅人,采取不同的稽查選案策略。
2.全面推廣實行納稅評估制度,將管理與稽查銜接起來,為稽查選案提供重要依據。
3.在信息化基礎上規范選案方法,建立一套科學全面的選案指標體系。一套科學的選案指標體系,應該包括各個方面的涉稅信息,例如納稅人收入信息、財產信息、生產信息、技術信息、銷售信息、管理信息、財務信息、出口信息、租賃信息、貨運信息、投資信息、注冊信息等等。只有建立一套完整的稽查選案指標體系,科學地挑選一系列選案指標,才能保證稽查選案的客觀性、科學性、實用性,提高稽查選案準確率。
4.改變稅務征管人員治稅觀念,全面提高稽查選案人員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