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稅收策劃的風險,通俗地講就是稅收的籌劃活動因各種原因失敗而付出的代價。稅收策劃的風險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內容:
一、決策者存在認識上的誤區
“籌劃稅收是財務人員的事情,與自己無關”、“財務會計人員是處理涉稅事項的專職人員,理應解決稅收上的所有問題”、“我與稅務局的關系很好,如果有事可以很容易擺平的”。
二、業務流程的操作風險
事實上,稅收的產生多數不在會計核算環節。稅收實現、稅收核算和納稅申報脫節。如決策者對有關政策不熟悉,又沒有經過咨詢就武斷操作等,從而造成納稅風險。
在本案中,如果施工隊由大家共同雇請,而不是由王先生代表大家雇請,則各人分得住房屬于自建住房,不構成銷售不動產,不繳納營業稅,也不繳納契稅。
三、“按章納稅”的風險
即日常的納稅核算從表面或局部的角度看是按規定去操作了,但是由于對有關稅收政策的精神把握不到位,實質上形成偷稅,從而引起稅務處罰。
四、對有關稅收優惠政策的運用和執行不到位的風險
如“四殘人員”比例不足而享受了福利企業優惠、利用再生資源的比例不足而享受了有關環保方面的稅收優惠等等。
五、對稅收政策缺乏系統性把握
在系統性稅收策劃過程中對稅收政策的整體性把握不夠,形成稅收策劃風險。如在企業改制、兼并、分設過程中的稅收策劃涉及多種稅收優惠,如果不能系統地理解,就很容易出現籌劃失敗的風險。
六、籌劃成本大于效益
對企業的情況沒有全面比較和分析,導致籌劃成本大于籌劃成果,或者籌劃方向與企業的總目標不一致,從表面上看有成果,而實際上企業并沒有從中得到實惠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