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選擇供貨單位
一般納稅人在選擇供貨單位時,應考慮到一些納稅籌劃的問題,由于一般納稅人享有憑票抵稅的權利,因此對供貨單位可以有多種選擇。目前,很多一般納稅人都愿意選擇一般納稅人作為他的供應商,認為一般納稅人供應商品可以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17%),這樣可以獲得更多的抵扣稅額。這種觀念是否正確。通過下面的講述,可以得出結論。
一般納稅人與小規模納稅人的區別
在稅收待遇上,一般納稅人與小規模納稅人有所不同。一般納稅人可以采用憑票抵稅制度,而小規模納稅人卻不能,且小規模納稅人也不能領取增值稅專用發票。在稅率適用的前提下,小規模納稅人可以到稅務所申請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例如,商業稅率為4%,工業稅率為6%。一般納稅人對于其供貨單位有四種不同性質的選擇:
一般納稅人,可以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17%)。
小規模納稅人,能到稅務所申請開具不同于17%的其他增值稅專用發票。
小規模納稅人,只能開具普通發票。
小規模納稅人,只愿以更低的價格出賣貨物,而不會開具任何發票。
由于第四種小規模納稅人不能提供發票,盡管其價格低廉,但因不符合稅法和會計法的有關規定,如果從他那里進貨,會付出比較大的代價。因為,如果納稅人買進貨物卻沒有發票,就意味著稅前不能列支成本,也不能抵扣進項稅,從而勢必會加大負擔。
某商業企業為一般納稅人,假如當月購進某件商品,每件進價2,000元(不含稅),銷售價為2,200元(不含稅)。在選擇供貨單位時,面臨三種選擇: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能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小規模納稅人;能開具普通發票的小規模納稅人。那么以這三種納稅人為供貨對象,分別有什么不同?見表4—2。
◆三種情況的區別
以一般納稅人為進貨商
向一般納稅人進貨,其進貨價是2,000元(不含稅),假設與此相對應的進項稅額為17%(我國的基本稅率為17%),這樣進項稅額為340元(不含稅)。企業買進該商品后,再以2,200元(不含稅)賣出,由于是一般納稅人,其銷項稅額為銷售價2,200元(不含稅),乘以17 9/6,得到銷項稅額是374元。商品買賣交易結束后,企業當時應納稅額等于當時銷項稅額減去進項稅額,即用374元減去340元,得出企業當期應向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繳納增值稅為34元,這是向一般納稅人進貨所負擔的增值稅。
以小規模納稅人為進貨商(可以開增值稅專用發票)
該小規模納稅人可以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假設其開具的增值稅為69/5(由于稅務部門的限制,該小規模納稅人對增值稅不能開17%)。企業從該小規模納稅人得到的進貨價為2,000元(不含稅),而相對應的進項稅為2,000元乘以6%,為120元。同樣,企業作為一般納稅人,以2,200元(不含稅)賣出后,其銷項稅仍舊是374元,用當期銷項稅減去當期進項稅,最終企業繳納的增值稅為374元減去20元,是254元。
以小規模納稅人為進貨商(不能開增值稅專用發票)
該小規模納稅人可以開具普通發票,而不能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企業購進貨物的進價是2,000元(不含稅)該小規模納稅人只能開具2,000元的普通發票。同樣,企業的銷項稅為銷售價2,200元(不含稅)乘以17%,為374元。由于普通發票不能計算抵扣進項稅,因此企業沒有相應的進項稅,最終企業繳納的增值稅為374元。
在以上三種情況下,選擇哪種納稅人為供貨商,才會使企業進貨負擔的增值稅稅金最少呢?從表4—2可以看出,向一般納稅人進貨時,企業只需要向稅務部門交納34元增值稅;而以不能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小規模納稅人為進貨商時,企業需要繳納374元的增值稅。那么,這些數字是不是能說明從一般納稅人進貨時更劃算,而從不能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小規模納稅
人進貨最不劃算呢?這是企業納稅人往往容易陷入的一個認識上的誤區。
◆最終的選擇
企業選擇供貨商的依據
對供貨商的選擇,不僅要比較最終的繳納稅額,還需要考慮凈現金流量。
如果選擇一般納稅人為進貨商,現金流入量是2,200元加374元,為2,574元,這2,574元是從客戶手中取得的價稅貨款額度。現金流出量為:購買貨物的2,000元(不含稅)、支付稅金340元(這兩項支付給供應商)、企業支付給稅務局的稅金為34元,總的現金凈流出量合計是2,374元。用現金流入量減去現金流出量,可以得出現金凈流量是200元。按照以上原理進行計算,向可以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小規模納稅人進貨時,企業現金凈流量也是200元;向只開具普通發票的小規模納稅人進貨時,其現金凈流量也是200元。
現金凈流量相等就意味著在不含稅現金凈流量相等的情況下,企業無論向一般納稅人進貨,還是向小規模納稅人進貨,其增值稅負擔都相等,這是增值稅的計稅原理造成的。分析表4--2,選擇一般納稅人為供貨商時,企業的銷項稅金374元是從客戶那里拿回的,企業支付的進項稅金340元支付給了供貨商。這樣,企業拿回374元,而支付出去340元,差額為34元(增值稅)。由于增值稅是價外稅,不可能被企業占為己有(否則就是偷稅),所以企業把差額34元申報繳納給國家稅務部門。這樣,增值稅對企業的生產和流通并沒有直接產生影響。向可以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小規模納稅人進貨時,也會得出相同的結論。這說明,作為一般納稅人,無論向一般納稅人進貨還是從小規模納稅人進貨,只要進價(不含稅)相等,當期的增值稅稅負都是相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