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交易情況。
A公司以一批產成品交換B公司擁有的作為短期投資的D公司股票。
A公司產成品原值為70 000元,賬面價值60 000元。在交換日的公允價值為80 000元,并已計提存貨跌價準備10 000元。在交易過程中A公司發生費用5 000元,增值稅稅率為17%,計稅價格為公允價值。
B公司短期投資原值為80 000元,在交換日公允價值為70 000元,已計提短期投資跌價準備50 00元。B公司另支付10 000元給A公司。
(2)交易判斷。
計算補價占換出資產公允價值的比例=10 000÷80 000= 12.5%,小于25%,該項交易為非貨幣性交易。
增值稅銷項稅額= 80 000×17%=13 600(元)
(3)計算應確認的損益。
在這個交易過程中,A公司是收到補價的企業,首先計算應確認的損益及換入短期投資的入賬價值如下:
應確認的補價損益=(1-換出資產賬面價值÷換出資產公允價值)=(1-60 000÷80 000)×10 000=2 500(元)
(4)計算入賬價值。
換入短期投資的入賬價值=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補價+應確認的損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
= 60 000-10 000+2 500+13 600+5 000=71 100(元)
(5)收到補價方的會計處理。
借:短期投資——D公司 71 100
銀行存款 10 000
存貨跌價準備 10 000
貸:庫存商品 70 000
營業外收入——非貨幣性交易收益 2 5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13 600
銀行存款 5 000
(6)所得稅處理。
根據會計制度,因A公司和B公司雙方交換涉及補價,應確認交易損益。同時,根據稅法有關規定,企業的非貨幣性交易必須在有關交易發生時,確認非現金資產交易的轉讓所得或損失。
①視同銷售收入的確認。A公司在非貨幣性交易過程中,按換出資產公允價值為80 000元,減去會計上確認的補價損益(2500元),以余額77 500元,確認視同銷售收入。
確認視同銷售收入額77 500元,填入附表一(1)第14行“非貨幣性交易視同銷售收入”。
②視同銷售成本的確認。由于視同銷售收入是按凈額法確認的,視同銷售成本的計量方法如下:
按稅收確認的換出資產計稅基礎70 000元=會計上賬面價值60 000+應轉回的以前年度計提減值準備10 000元。
視同銷售成本70 000元=按稅收確認的換出資產計稅基礎70 000元
稅收確認視同銷售成本額70 000元,填入附表二(1)第13行“非貨幣性交易視同銷售成本”。
③會計上確認的營業外收入2500元,填入附表一(1)第20行“非貨幣性資產交易收益”。
(7)視同銷售收入、視同銷售成本計算表。
計算視同銷售收入和視同銷售成本,可以選擇凈額法,也可以選擇總額法。由于會計制度規定營業外收入按凈額法確認,相應的視同銷售收入和視同銷售成本,也應按凈額法確認。
稅收確認金額
凈額法
總額法
收入總額
80000
視同銷售收入77250元
營業外收入2500元
視同銷售收入70000元
營業外收入10000元
扣除總額
70000
視同銷售成本70000元
營業外支出0元
視同銷售成本62500元
營業外支出7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