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持續緊縮的貨幣政策進一步加劇了房地產企業資金短缺的狀況,有業內人士認為,資金鏈緊張將加速房地產企業并購整合。房地產企業如何緩解資金緊張 壓力,減小被“吃掉”的可能?7月24日,在清華大學移動課堂在威海的講座中,著名納稅籌劃操作實務專家、被企業公認為納稅籌劃“九段高手”的王澤國,通 過大量案例闡明,房地產企業完全可以通過合法、科學的稅收管理,減少企業成本。
決策失誤會增加企業納稅負擔
“企業稅收出現問題后,應著重解決企業負責人‘用稅法’的問題,因為目前企業90%以上的稅收問題都是由于負責人決策錯誤造成的。”王澤國舉例說,一 家建筑公司打算用一家房地產企業所有的土地從事房地產開發,于是,建筑公司與房地產企業簽訂了土地承包協議書。當建筑公司按協議規定付給房地產企業承包費 時突然發現,按照稅法關于“承包經營”的規定交稅,企業的營業稅、所得稅都要交兩次。
“問題就出在這兩家公司負責人的決策上。”王澤國說,如果企業在簽訂協議之初,就把土地承包協議書改成入股協議書,這個問題就可以解決了。因為當建筑公司成為房地產企業的股東,投資搞合作開發時,按照稅法規定,既不用交營業稅,也不用交所得稅。
王澤國解釋說,這說明企業決策者在解決財稅問題上起著根本性的作用,也就是說,企業需要納稅管理。只有企業決策者將房地產行業的法律法規“吃”透,在自覺依法納稅的同時,讓稅法“為我所用”,才能從根本上減少納稅風險。
納稅管理需技巧
“企業的稅收出現問題,事后補救往往要付出很大代價,所以,應提高籌劃和防范意識,即進行提前的納稅管理。”王澤國說,在納稅管理中,控制利潤率是核心問題,解決了這個問題,能讓企業獲得更多利潤。
王澤國說,要控制企業利潤率,可以在稅法允許的范圍內,在稅前扣除費用或是分解一些收入。他通過一些實例講解了企業控制利潤率的技巧。
方法一:股權轉讓法。即房地產企業在收購土地過程中,雙方都要交稅。根據有關規定,可以讓被收購方先進行土地評估,收購方可按評估增值部分作為土地成本。
方法二:公司分割法。即把項目公司一分為二,保留項目公司,分出一個置業公司,并將置業公司股權轉讓給土地所有公司。按照規定,企業分設為兩個或兩個以上投資主體相同的企業,對派生方新投公司隨原企業的土地、房屋權司不征收契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