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陽光財稅網
大連破獲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案
近日,隨著犯罪嫌疑人王某、鄭某等九人被依法起訴,金州新區警方宣告這個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犯罪團伙成員全部落網。
公司財會虛開增值稅發票
2009年10月,金州警方經偵大隊得到舉報線索:某公司會計有幫助企業逃避增值稅的嫌疑。主管經偵工作的副局長劉剛立即將此案列為分局掛牌督辦案件。責成經偵大隊副大隊長何學偉率偵查員張丹民、陳德軍組成專案組偵辦此案。
根據線索和嫌疑人隱藏較深等的實際情況,偵查員選定了會計鄭某作為主攻方向:鄭某原是金州區某紡織廠的資深會計。下崗后一直在社會上做兼職會計。現在給近10家公司做兼職會計。偵查員們調來這些公司的全部會計資料,對這些會計資料逐一進行審查、核對。終于發現鄭某兼職的大連某金屬制品有限公司、大連某機械設備廠、大連某等四家企業在金州區、開發區等3家石油公司取得了大量的、超出本公司自身車輛用油量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明顯地具有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犯罪特征。
幾周內,偵查員們共審查了14家公司、3年來的全部會計資料,審查會計憑證800余冊,審查各類發票5萬余份。通過進一步查證證實,幾家企業涉嫌犯罪證據確鑿。偵查員們將鄭某傳喚到經偵大隊。
據專案組掌握,鄭某所兼職的某公司,只有一臺微型面包車,可他們每年購置汽油款居然高達近40萬元。假設以97號汽油,并以汽油最高價計算,可購買6萬升的97號汽油。每天的車用油近160升。也就是說,這臺微型面包車一年365天,司機除了睡覺都要在公路上不停地奔跑,甚至吃飯都要在車上。這個公司有的月份購油居然高達近萬升。因此,購置汽油款40萬元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明顯存在重大問題。
同時專案組還發現涉案的幾家公司不惜舍近求遠,跑到離本公司近三十公里遠的同一家加油站購油。當專案組把這些證據一一亮出之后,鄭某終于向警方繳械。承認這些增值稅專用發票都不是真實業務,而是自己幫助購買的。至此,案件的突破口被打開。
四家企業法人對犯罪事實供認不諱
專案組立即分別傳喚這4家企業的法定代表人。在大量證據面前他們均對所犯罪事實供認不諱。原來這四家企業都是一般納稅人,繳納的不是固定稅額。公司的銷項大,進項小。簡單地說就是企業賣出的多,買回的少。按國家規定需要繳納企業增值稅。如果企業增加了進項,就可以相應減少繳納的增值稅。因而鄭某便“高人點步”,讓企業在外以較低的點,虛開(購買)增值稅專用發票,而后入賬,以此抵扣稅點相應較高的增值稅。
財會鄭某在得到各法定代表人的首肯后,一面在自己兼職的公司為這幾家公司互開增值稅專用發票,一面又找到自己的朋友,也在其它公司做兼職會計的丁某,讓她幫忙開一些增值稅專用發票。丁某便在自己兼職公司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同時,找到某石油公司會計王某,王某又找到另一石油公司的記賬員景某,為這幾家公司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更有甚者,大連某機械廠法定代表人直接找到開發區的某加油站的李某,讓其為自己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這四家公司共計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65組,涉案金額210萬余元,涉稅金額35萬余元。
2009年11月24日,偵查員們將該案的主要刑事責任人“雙明”公司法定代表人王某,兼職會計鄭某等4人依法刑事拘留,并于12月30日依法逮捕。從而一舉打掉了這一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犯罪團伙。該團伙犯罪共有9人參與了此案。其中4人被依法逮捕,某公司法定代表人劉某、陳某、某加油站會計王某等5人被依法取保候審。
目前,此案已被金州區人民檢察院以“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罪”提起公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