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2-04 中國稅務報 )
1月14日,甘肅省白銀市白銀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了一起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案件。隨著法官的深入審理,一起重大涉稅案件的來龍去脈清晰地展現在人們眼前。
為了將張建民、張可增等9名犯罪嫌疑人送上被告席,此前白銀市稅警人員展開了一場爭分奪秒的追捕行動。
10時30分:收到失控發票清單
2004年3月3日,一份企業注銷申請報告由白銀區國稅局送到白銀市國稅局稽查局。白銀市國稅局稽查局接到申請后立即安排稽查人員到這家名為"白銀京隴貿易公司"的企業進行例行注銷檢查。
3月4日上午10時30分,白銀市國稅局收到了國家稅務總局轉來的失控增值稅專用發票清單。經過認真核對,細心的稽查干部發現,要求注銷的白銀京隴貿易公司居然有36份增值稅專用發票屬于國家稅務總局清單內所列的失控發票。
負責注銷檢查的稽查一科科長張玉成馬上通過征管軟件調取了這家公司的基本情況和納稅申報情況。資料顯示:白銀京隴貿易公司于2003年11月26日在白銀市工商局注冊登記,并于2003年12月1日被白銀區國稅局認定為臨時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自當年12月~2004年2月底3個月內,共購進貨物763萬元,取得且已申報抵扣增值稅進項稅金約104萬元,申報銷售收入770多萬元,計提增值稅銷項稅額104.8萬元,已繳增值稅9873.42元,無留抵稅金。
"剛剛成立3個月就申請注銷,這里邊有什么貓兒膩?會不會有發票犯罪的嫌疑?"張玉成警覺起來,"事不宜遲,必須立即向領導匯報!"
白銀市國稅局稽查局局長高清成聽取了張玉成的報告后,也意識到事態嚴重。他將情況向白銀市國稅局局長李守忠和總經濟師仲相晉作了詳細匯報。白銀市國稅局領導決定:嚴守秘密,穩住企業,迅速調賬檢查;查找證據,把握時機,尋求公安部門配合;組織力量,有條不紊,做好大案檢查準備。
下午2時30分:檢查開始
下午2時30分,檢查小組來到白銀京隴貿易公司進行檢查。在調賬過程中,檢查人員發現這家公司會計報表中的"應付賬款"和"應收賬款"賬戶數額巨大,與其當期購進貨物和銷售貨物金額基本吻合,而"銀行存款"、"現金"等資金賬戶卻沒有收款、付款的其他記錄和銀行結算的相關憑證,購進、銷售的貨物絕大多數是煤。
白銀市屬于產煤地區,白銀京隴貿易公司卻舍近求遠從外地購入,很大一部分還是從北京購入再銷往北京,卻沒有鐵路貨運發票。聯系到上午的案前分析情況,檢查人員認為這家公司涉嫌虛開、接受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
一名稽查干部走到屋外,避開犯罪嫌疑人張建明,用手機把檢查情況悄悄報告給了專門守候在公安局的同事。"出發!"一聲令下,公安干警快速出擊,在下午3時30分對犯罪嫌疑人、白銀京隴貿易公司法定代表人張建明進行控制。
下午4時:突擊審訊犯罪嫌疑人
為了爭取時間,下午4時,稅警雙管齊下,全面檢查和突擊審訊同時進行。
由白銀市國稅局稽查局稽查一科副科長曹建光和屈云、朱江玲全面檢查、分析調取到的賬簿和相關資料,并對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取得和開具情況認真核對。為案件的立案、審理提供準確的數據。
經過仔細檢查核實,3人發現:白銀京隴貿易公司從北京天竺誠銘科技公司等5家企業共取得進項增值稅專用發票79份,其中就有36份失控發票,涉及增值稅進項稅款103萬余元;白銀京隴貿易公司涉嫌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100份。這100份發票分別開往北京、天津、上海、湖南等地的9家公司,涉及增值稅銷項稅額104萬元。
經過連續12個小時的匯總整理,3位檢查人員準確無誤地把有關數據資料書面移送給公安機關,為案件提供了確鑿的證據。
與此同時,公安干警將犯罪嫌疑人張建明帶到公安機關進行突擊審訊。見無法抵賴,張建明對伙同張可增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和接受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隨后,他還交待了上線——供票人的姓名和地址,以及下線——接受他虛開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的人員的名單和地址。
下午6時:制訂千里追捕方案
此時已到了3月4日下午6時。為了不貽誤時機,稅警雙方根據檢查結果和張建明的初步交代,制訂了追捕方案。
當晚9時30分,一路人馬連夜行程1000多公里趕往甘肅禮縣,追捕張建明的公司合伙人張可增。根據張建明提供的張可增汽車車牌號,在當地稅務和公安部門的配合下,3月5日凌晨4時,警方將犯罪嫌疑人張可增緝拿歸案。
3月5日下午3時,另一路人馬乘飛機前往北京,抓捕在京打工的劉志強。據張建明交待,他和劉志強的"業務"是通過電話聯系的,雙方事先約好地點后再作"交易",他不知道劉志強具體的住所。
為了防止走漏風聲,甘肅省警方趕忙和北京市警方取得聯系,對劉志強的電話進行監聽;與此同時,警方還利用張建明引蛇出洞。為了不使對方懷疑,干警們把張建明帶到白銀市一處鬧市區,讓他在嘈雜的背景下用手機給劉志強打通了電話,說還想要200萬元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并約好了交易的時間和地點。在詳細了解了劉志強的體貌特征后,在北京的專案人員提前2小時來到約定地點設好埋伏。
離約定的時間越來越近,專案人員的神經也越繃越緊。"劉志強能不能按時赴約?""如果來,又是幾個人?"
經過2個小時的耐心等待,劉志強終于出現在專案人員的視線中。3月6日下午,該犯罪團伙中至關重要的人物劉志強被警方順利抓獲。
在公安干警的突擊審訊下,劉志強又交待出了在河北省宣化市的同伙李永蓮、韓占軍。
翌日上午,稅警雙方不顧疲勞,搭乘前往宣化的長途汽車,將李永蓮、韓占軍緝拿歸案。經過訊問,二人又供出了在北京市海淀區的同伙陳哲榮、周孟先、葛全久。
專案人員連夜又返回北京抓捕陳哲榮等3名嫌疑犯。在抓捕過程中,3名犯罪嫌疑人負隅頑抗,不僅抓破了公安干警的衣服,而且還震壞了銬在手上的手銬。經過一場較量,3人終于被警方制服。隨后,稅警雙方又幾經周折,趕往浙江、天津,將涉案的其他兩名犯罪嫌疑人抓獲歸案。至此,該犯罪團伙絕大部分涉案人員落入了法網。
案件真相浮出水面隨著一個個犯罪嫌疑人的落網,案件真相終于浮出水面。
早在2003年11月26日,家住河北省張家口市的張建明拿著假身份證和虛假出資、虛假房屋租賃合同等手續,欺騙有關執法部門辦理了相關證照,在白銀市注冊成立了白銀京隴貿易有限公司,騙取了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為了達到利用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從中牟利的目的,張建明伙同張可增,先與在北京打工的農民劉志強勾結在一起,然后通過劉志強的介紹,經過4個人,分別給北京、天津、上海、湖南等地的9個公司虛開了增值稅專用發票100份。這100份專用發票價稅合計達875萬元,其中稅額104萬元。
然而這些仍不能滿足張建明、張可增的貪婪欲望。他們在大肆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同時,又伙同其他犯罪嫌疑人先后非法取得虛開的增值稅專用發票79份,價稅合計860多萬元,抵扣進項稅額103萬元。
落網的9名犯罪嫌疑人盡管從開票、接頭、交票,到倒買、倒賣都自認為有一套嚴密的手段和方法,一切都"天衣無縫".然而,當他們懷揣著用犯罪手段獲得的大把鈔票而自我"陶醉"時,一把正義之劍早已懸在了他們的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