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轉自互聯網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稅務電子化、網絡化的建設奠定了稅務信息化的基礎,極大地支持稅收工作穩步前進。但是在實際操作中還存在居多問題,尤其在稅務稽查這一至關重要環節。本文就我區稅務信息化建設中,稅務稽查在信息化建設方面取得的成果以及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提出一系列的措施和建議。
一、我區稽查信息化建設基本情況
目前,我區共有納稅戶4094戶,其中企業1450戶,個體2644戶,2010年稅收收入突破7億,去年稽查任務1800萬。而稽查局共有二十名稽查人員,承擔著全區稽查工作任務,人手少、任務重的矛盾非常突出。面對困難,我局堅持開拓創新謀對策,克難求進促發展,在準確把握稽查執法方向的基礎上,全面推進稽查信息化建設,逐步完善稅務稽查的標準化、規范化、信息化科學管理體系,以信息化進一步推動稅務稽查執法的高效化。
(一)依托互動管理平臺,提高數據運用效率
認真落實互動管理平臺上線要求,按照分級分類管理要求,建立健全數據管理規范,逐步完善稽查案源庫與征管系統數據處理中心的信息傳遞交換機制,推進綜合數據分析系統建設,暢通信息采集渠道,深化數據分析應用,實現稽查數據的規范采集、實時讀取、綜合利用,增強選案的針對性和準確性,減少案件查處過程的反復取證,進一步提高了稽查執法效率。
(二)積極協助市局開發稽查查賬軟件,提高案件查處效率
為進一步提高案件查處效率,我局組織業務骨干協助市局開發稅務稽查實施管理軟件,軟件貫徹“各稅統查”的思路,以稅種稽查為原則,以標準化稽查底稿為基礎,將標準化底稿和智能查核有機結合,確保稽查實施的全面準確高效,大大提高了案件查處效率。
(三)推行稽查績效管理,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為了進一步提高稽查工作質效,實現管理的精細化,促進干部隊伍建設,爭創一流工作業績,我局推行績效考核,考核以工作實績為主要依據,從工作任務、辦案質量、綜合管理和加分項目四個方面考核,堅持客觀公正、公開透明、注重實效的原則,力求準確評價稽查人員工作績效,全面提高稽查工作整體水平。考核工作與勞動競賽有機結合,定期公布結果,及時兌現獎懲。提高干部積極性,打破以往“大鍋飯”現象。
(四)加強向上級部門的匯報,服務大局
牢固樹立一盤棋工作理念,及時將檢查過程中發現的苗頭性問題向上級部門反映,為上級部門進行深層次的決策服務。由于環境和規劃的不同,不同地區的經濟特點存在差異,出現的苗頭性問題也各有先后。近年來,我局通過撰寫案例的形式,及時將發現的稅收問題向市稽查局反映,以便在更大的區域范圍內有針對性地進行同類問題調查,將稽查執法的區域效應和收入效應進一步放大。
(五)加強與管理部門的協作,服務征管
主動加強與管理部門的溝通,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及時將共性問題與征管、稅政、信息等部門溝通,共同就經濟熱點、稅收重點、執法難點進行調研,增強稅收管理工作的合力;定期編撰《稽查動態》,將我局正在開展的專項工作、遇到的政策難點、違法行為的共同點、具有指導意義的典型案例,以及檢查人員對于案件和違法行為的思考、對策等及時予以反映;就稽查執法過程中發現的征管漏洞和政策缺陷,形成專項建議反饋書,將稽查執法點上的成效運用到整個稅收管理面上,共同提高稅收管理質量。
(六)加強對納稅人的反饋,服務納稅人
完善自查工作制度,實行查前專項輔導、查中實時答疑,查后及時反饋,通過對自查數據的統計分析運用,進一步幫助納稅人查漏補缺,放大稽查成效。在個案檢查中推行案件回訪制度,選取涉稅問題較為嚴重的納稅人由稽查局長帶隊上門進行輔導,幫助納稅人及時糾正存在問題。不斷改進稅法宣傳工作,突出加強行業性涉稅問題的相關稅收政策宣傳力度,提高稅法宣傳的針對性,給潛在不法分子敲響警鐘,增強其誠信納稅意識,提高納稅遵從度。
二、存在問題
(一)稽查部門缺乏相關部門的鼎力支持。目前,我局稅務稽查機關仍然處于信息孤島上的單兵作戰。沒有形成與外部環境交流與溝通的良好機制,極大地影響了稅務稽查績效的提高。在稅務信息化建設的浪潮中,提高對稅務稽查信息化建設認識不可忽視,幾年來的稅務信息化建設主動或被動地提高了稅務人員對稅務信息化建設的認識,但是隨著稅務信息化建設發展到一定階段,需要我們從根本上提高稽查信息化的重要性。
(二)任務型稽查普遍存在。稅務稽查作為規范征納雙方行為的重要手段,不僅有力地打擊了偷逃稅等違法活動。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規范了稅收秩序,增強社會民眾的納稅意識。稅務稽查的性質以及現代稅務電子化的要求注定稅務稽查不應該是任務型稽查。但是,目前,任務型稽查普遍存在,這也是稅務電子化績效欠佳的重要原因。
(三)專業人才緊缺。稅務信息化建設十多年以來,信息化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稅務系統稽查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有所提高,但是真正具備較高計算機應用水平的人員不多,既精通計算機網絡應用又精通稅收業務的復合型人才則更是鳳毛麟角,稅務稽查人才的缺乏問題,嚴重制約了稅務稽查系統高效運作。
(四)稅務法律法規不斷健全和偷逃稅現象日超嚴重現象并存。近幾年來,隨著我國經濟不斷開拓與開放,偷逃稅企業日趨遞增、虛、代開、偽造、例賣、增值稅專用發票案仍然存在,而且金額巨大。利用普通發票進行涉稅犯罪活動是新動向,而且涉稅犯罪呈現高智商、高科技化,利用現代網絡技術、電子商務、通訊技術、復制技術、現代銀行結算體系等手段進行偷逃脫犯罪活動呈上升趨勢;雖與此同時,關于稅務的法律法規卻逐步完善和健全。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執法型稽查沒有根本建立,現代稅務電子化要求傳統的任務型稅務稽查向執法型稽查轉變,必須得到司法、公安、政府等各部門的密切配合和銜接。
三、解決思路與建議
(一)建立簡便、安全、穩定、流暢的信息共享制度。稅源的經濟性、社會性、動態性決定了稅務稽查體系的有效運作,不僅需要內部各部門相互協作,也需要社會和政府相關部門對稅收行為的有效管理和支持。
首先是稅務局內部網以及稅務系統內部網的繼續優化和強化。稅務局內部網絡平臺要求各部門端正思想,明確電子稅務時代的各部門職能職責,協作配合。國稅和地稅之間應說快實現網絡橫向互連,資源共享。稅務稽查部門與管理部門之間應當建立一套規范的資源制度,形成互相制約的格局,并設置統一的信息傳遞形式,使納稅申報材料、稅收管理材料、稅務稽查材料充分借助信息化平臺在各部門之間互補共享。稅務系統內部網要求向外延伸實現與其他宏觀管理部門網絡的銜接,預期目標就是要在財政、稅務、國庫、海關、商業銀行等部門之間進行橫向加網,建設一個先進可靠的部門之間信息交互平臺。
稅務稽查部門可以通過計算機信息網絡了解和掌握納稅人生產經營、繳納稅款、資金運作等情況,然后利用計算機進行篩選,從而準確地進行選案,確定稽查單位提供初步線索,利用計算機進行管理可以增強選案的科學性,進而提高稅務稽查績效。
(二)營造良好的稅務環境,規范稅務秩序。
①稅收信息化建設必須通過現代科技手段以盡可能快的速度公告稅收法律、法規、政策作為納稅人服務的一項重要內容。比如:定期和不定期在人群集聚地方,進行各種形式的稅務政策和法律宣傳,營造良好的社會稅務和信用環境。
②通過稅收信息網絡進行稅源監控,不斷提升稅源監控能力。稅務稽查機關借助內外網絡平臺,分別對各地區、各行業、各時段、各稅種以及納稅的情況,生產經營、資金流動、貨物流暢、財務核算等情況,進行實時跟蹤、監控,了解和掌握實有稅收存量,最大限度地防范偷、逃稅現象的發生,防止稅款流失,做到應收盡收,確保稅款及時足額入庫。
③通過稅收信息網絡稅收執法監督,使稅務人員的執法行為置于稅務機關的監督之下,使下級稅務機關的執法行為置于稅務機關的監督之下,使任何稅務機關、任何稅務人員的稅收執法機關的自由裁量權置于公眾監督之下,提高稅收執法的透明度和可控性,保證稅務機關規范稅收執法。
(三)推進稅務信息化稽查工作的進展,必須在高素質人才培訓上有突破。必須用信息網絡武裝廣大稅務干部的頭腦,只有這樣才能使高科技設備發揮真正實效,從而提高稅務稽查績效。應建立學用結合的激勵機制,拓寬育人、用人視野,全面推行執法資格認證制度和專業等級制度,對會計知識、法律知識、稅收基礎知識、計算機知識要組織系統地學習、促進全員科技素質的提高;充分調動稽查人員學習積極性和自覺性,為信息化建設提供智力支持,培訓和造就一支在稅務信息時代高素質的復合型稽查隊伍。
(四)培養依法治稅的思想,建設依法治稅的體制。稅務稽查的職能包括兩個方面內容,一是對納稅人納稅情況的檢查;二是對稅務征收機關征管質量的檢查。稅務上級部門以及政府相關部門必須嚴格賦予稽查部門檢查專屬權,這是依法治稅體制建立的根本基礎。同時隨著我國法制化進程加快,對稅務規范執法的要求越來越高,其中稅務稽查執法首當其沖,需要稅務系統以及國家政府部門的首先支持。
總之,現代稅務電子化環境下的稅收稽查建設是一項涉及面相當廣泛的系統工程,需要系統內部協作配合,同時需要外部相關部門給予信息傳遞和支撐。稅務稽查機關要改變傳統稽查模式,認識社會經濟發展規律,不斷加強和完善信息化建設,提高工作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