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轉自互聯網
一、查帳方法
查帳方法指對稽查對象的會計報表、會計帳薄、會計憑證等有關資料進行系統審查,據以確認稽查對象履行納稅義務的真實性和準確性的方法,包括審閱法、核對法、詳查法、抽查法、逆查法、順查法。
目前,查帳方法依然是稽查方法中最基本的方法,雖然明知許多帳薄就是假的,企業往往有幾套帳,比如向財政報的是窮帳,好拿補助,比如向銀行申請貸款時編的是富帳,好抵押貸款,對付稅務編的是負帳,能少交就少交,上市編的是盈帳,免得被摘牌。真正屬于自已的帳。
但是縱有千變萬化,總有蛛絲馬跡可尋。再狡猾的狐貍總有露出尾巴的情形。若想擒賊先擒王、查帳先查明細帳:
怎么查?對照稅種特征與會計科目性質查,左手稅收政策,右手會計實務,兩手都要硬。
庫存現金:一個以現金收付為主要業務的企業,如果帳面現金收支業務很少,基本可以斷定企業采用了兩種情況,其一是企業收入不入帳,這個可以通過單位成本畸高來驗證,其二就是“飛過海”偷稅,即進來不入帳,銷售也不入帳。
銀行存款:一個著名審計專家說過,真正想把企業帳目審計清楚,最好的辦法就是將貨幣資金一筆筆查個水落石出。
存貨:注意存貨類科目的紅字,比如原材料、生產成本出現紅字,一種可能是企業多結轉,另一種可能是企業購進材料未預估成本直接轉銷售成本(這種情況并不偷逃企稅)。“周轉材料”科目包括了低值易耗品和包裝物。
制造業企業的大量模件?如果對照新企業會計準則屬于固定資產,那么企業所得稅如何處理?
個人意見:如果大量存在此類模件而且價值較小,從會計與稅收處理的成本效益原則,不必進行調整。暫時性差異。
成本結轉辦法不允許采用后進先出法,(物價持續升高,導致利潤前移,影響企業所得稅資金時間價值)。
注意企業“拆零為整”,將固定資產分為各項材料入帳,既可增稅抵扣(09年后不存在)也可提前扣除。
制造費用科目,注意有無大額支出,查看其原始憑證,有無業務招待費“混跡其中”。
存貨跌價準備:不得扣除,暫時性差異,存貨結轉后納稅調減。
在建工程:注意是否簽訂建安合同(印花稅),對于在建工程長期掛帳現象,要實地查看是否已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有些企業因為發票未索取或最終建安審計未完成而遲遲將房屋建筑物歸集在在建工程不予結轉偷逃房產稅)。在建工程跌價準備不予扣除。
固定資產:折舊問題,主要關注折舊年限,電子設備指的是什么?稅控機應當屬于此類。08年之前如何處理,允許企業重新調整折舊年限計算折舊。會計上“固定資產”+“投資性房地產”=稅收上“固定資產”,公允價值模式核算投資性房地產,會計不計折舊、攤銷,年末調整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稅收上應當允許調減折舊、攤銷,調整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提取折舊范圍,稅收上不使用的房屋建筑物可以計提折舊,但會計上其它與生產經營無關的固定資產稅收上不得提取折舊。固定資產裝修問題:新企稅機器設備大修理支出要求放寬,不符合計稅基礎50%以上或延長二年使用壽命的當期扣除,而會計上則從嚴,單獨設置“固定資產-固定資產裝修”明細科目,在兩次裝修期間攤銷。
固定資產處置,有無財產報批手續,出售固定資產增值稅4%稅率減半部分是否計入“補貼收入”或新會計準則的“營業外收入”。如果系購進轉讓房屋,是否計交營業稅及附加,以及產權轉移書據印花稅。
無形資產,攤銷年限問題。
案例:某企業營業執照記載企業經營期限30年,購進一宗土地使用期限40年,以孰為攤銷年限。
個人認為按40年為攤銷年限,因為企業是以持續經營為會計核算前提,不能因為工商執照記載30年即認為企業存在年限30年。
納稅人取得的特許權使用費如“加盟費”,是否取得發票,對方應按轉讓無形資產交納營業稅。轉讓無形資產不僅指轉讓所有權也包括轉讓使用權。長期股權投資:以設備、貨物對外投資需開增票交納增稅,以房產投資只需要有合同協議即可,不必開具發票,投資評估增值部分會計計入“營業外收入”,企業所得稅作調減處理。
注意企業長期股權投資后,投資收益科目是否有變化,長期無變化,可能存在少計收入現象,追查投資合同、協議。
以房屋建筑物投資于房地產企業,或房地產企業將房屋建筑物投資于其它企業,需按公允價值交納土地增值稅。
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計入“資產減值損失”科目要作納稅調增處理。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如果企業以成本模式進行計量,企業所得稅需作調整,同時注意營業稅、印花稅、房產稅問題。
資產減值:除金融企業、保險企業呆帳準備金、長期責任準備金,稅務總局有明文可以作扣除外,其他各項準備,如壞帳準備、固定資產、在建工程、長期股權投資、無形資產等項跌價準備不得在稅前扣除,屬于暫時性差異。
職工薪酬:會計上的與稅收上的差異,會計上包括了四險一金、職工福利費、職工教育經費、工會經費等,而稅收上不包括,一般企業據實合理支出,國有企業不得超過發改委規定,超過部分需作納稅調增,檢查職工薪酬要注意個人所得稅計算是否正確。
案例:某員工應發工資5000,四險一金1000,遲到被罰款2000,在計算個人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時應當以4000作為計稅依據,而不得扣除遲到罰款2000.
工資年末余額問題:吉林規定匯算清繳前支付可扣除,繆慧頻司長答次年一月支付時可扣除,個人意見匯算清繳前支付即可扣除,以減少此暫時性差異納稅調整成本。
注意補充醫療保險問題,應從福利費中列支,不得直接進管理費用。住房公積金問題,注意12%比例和不得超過上年地級市平均工資三倍比例,超過者調增個人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
或有事項:預計負債對應的營業外支出科目不得扣除,先調增,實際發生時再作調減。
預提費用問題,新會計準則已無預提待攤,可從預收預付科目結轉,房地產企業可以預提配套設施等費用。
待攤費用問題:會計制度開辦費在從事生產經營當月即可扣除,新會計準則在發生時計入管理費用科目,其他長期待攤費用應不短于三年,檢查時要注意企業有無直接攤入當年。其他應付款:檢查房地產企業時需注意有無將預收房款轉至此科目未申報營業稅、土地增值稅。
有無其他應付款長期掛帳,一種可能是不計收入掛應付款項,要檢查銷售合同、協議、發票等。另一種可能是實際已無支付,但不轉作營業外收入。必要時需要稅收協查或函證。
長期借款:借:財務費用貸:長期借款-應計利息,注意查看是否有應當資本化的利息當期計入損益了股本或實收資本與資本公積科目年度有無變動,是否少交印花稅,以盈余公積或未分配利潤轉增資本,如果轉增方為個人是否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
企業資產評估增值,相應增值部分計入個人股東名下是否代扣代交個人所得稅。
未分配利潤為借方余額,要區分連續五年以內與以上,避免企業將五年以上虧損予以彌補。
注意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是否直接轉入“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偷逃企業所得稅現象。
研發支出科目,注意有無將差旅費、招待費擠入其中,其它業務收入中的租賃收入注意所附憑證,如果應付租金合同約定一次性預收,企業是否作納稅調整,但營業稅需按權責發生制,房產稅我省規定可一次性計交,同時還要注意租賃合同是否貼花,銷售費用或經營費用中的廣告費與業務宣傳費是否有贈送相關單位人員的禮品支出,是否扣交個人所得稅,傭金支出是否超過單項服務金額的5%,管理費用中是否有紅字金額,如將房租收入直接沖減管理費用,少交營業稅、房產稅等,有無在辦公費用中列支業務招待費,財務費用中的個人借款利息支出問題,浙江規定可以合理扣除,遼寧規定不得扣除,不得為個人開具發票,個人認為從稅收服務于經濟宏觀角度考慮,支持浙江觀點,總局繆慧頻副司長持不可扣除觀點,總局何道成處長持可以扣除觀點,莫衷一是。
營業外收支:區分行政性罰款與民事違約金、罰息,前者不可扣除,注意企業有無將材料銷售、租金等收入計入營業外收入偷逃流轉稅,企業資產報損時作營業外支出沖減是否有中介機構鑒定及稅務機關審批,企業捐贈,注意看其原始憑據是否為政府單位或慈善組織收據,有無直接捐贈的,是否有為員工代付個人所得稅進營業外支出現象。
二、分析方法
是指運用不同的分析技術,對與企業會計資料有內在聯系的財務管理信息以及稅款繳納情況進行系統和重點的審核分析,以確定涉稅疑點和線索進行追蹤檢查的一種方法。
個人認為相當于納稅評估方法,需要建立相關模型、稅負預警率指標。
作為稅務稽查人員,在進戶檢查前應當主要分析財務報表,查找相關疑點。
案例:我在檢查某企業時,發現盈余公積和庫存現金、銀行存款等余額很多,但職工工資很低,帶著這個疑點進企業,發現在其他應收款科目中有大量職工借款,對照稅總文件,借錢給職工用于房地產等財產購置需計征個人所得稅。
案例:分析某房地產企業財務報表及附注,發現其建安成本較高,帶著這個疑問進企業,到建工局調查建筑企業的成本審計報告和工程監理報告,發現虛開發票問題。
案例:某企業無形資產大量增加,帶著這個疑問進入企業,原來企業購置了大量土地,但發現購地合同中未載明土地移交期限,企業只是在動工興建時才轉為無形資產,根據城鎮土地使用稅相關規定,轉讓合同未約定轉讓日期的以合同簽訂次月繳納,由此企業偷逃城鎮土地使用稅水落石出。
三、調查方法
指在稅務稽查過程中采用觀察、查詢、外部調查和盤點等方法,對稽查對象與稅收有關的經營情況、營銷策略、財務管理、庫存等進行檢查、核實方法的總稱,可以分為觀察法、查詢法、外調法和盤存法。
案例:在與某企業老板交談中,得知其聘請了相關教授與高級技工進行生產線改造,由此獲得個人所得稅線索,其通過多列戶頭化整為零偷逃個稅。
案例:實地觀察企業固定資產,發現某車棚系磚墻結構,符合房產稅關于房屋的定義,而企業未申報繳納房產稅。
案例:某房地產企業拆遷補償應付帳款某明細科目長期掛帳,經外調發現,對方并沒有相應應收款項,系房地產公司虛列支出偷逃企業所得稅。
盤點法,更準確的應當叫做“監盤法”,因為稅務人員限于自身條件根本不可能親自盤點,更好的方法是由稅務人員監盤,從中發現疑點,比如帳面原材料數額經盤點多于帳面數,可能就屬于帳面多轉原材料虛增成本問題。再如對固定資產的監盤可能發現企業有未用于生產經營的固定資產計提了折舊,比如有的企業購進空調卻拉回老板家使用,到車間和辦公室一看找不到空調。
對于帳面反映的原材料占產品銷售成本比率較高的問題,可以現場觀察企業生產線,親自測試,以獲取直接證據四、電子查帳:
是指運用電子查帳軟件對企業電子帳務進行檢查的方法,
目前雖然不甚采用,但凡事應當未雨綢繆,不要等到企業通過電子做帳偷逃稅現象滿地開花時,再作亡羊補牢未為晚也的自慨自嘆。
證據的概念及特征:
證據是指能夠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一切事實,證據具有關聯證、合法性、真實性三個特征。
注意:關聯性首當其次,如果證據雖然真實也合法,但不具備關聯性,也屬于無效證據,比如某企業經檢查偷逃印花稅,你偏要將什么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資料也拿過來塞入稅務稽查底稿。
毛主席說的好,懶婆娘的廛腳步又臭又長,有的人寫萬言書,看的人好不容易看到最后,才發現最后才寫了那么幾句話。
所以說稅務稽查必須注重效率,沒有關聯性的證據不要再花精力去收集,一個好的案卷絕不是憑厚度作為評價標準的。
合法性問題:只要不侵犯納稅人合法權益,可以偷聽、偷錄、偷攝,什么事都強調保護納稅人權益,難道非法權益也要保護嗎?
尼克松水門事件是因為侵犯了反對黨議員的合法權益,但公安部門、安全部門的監聽,稅務部門的偷拍偷錄都是為了保護國家利益而行的,真實性問題:真實也即客觀,這里的客觀應當理解為事實客觀而非形式客觀,比如企業白紙據作為成本列支,如果事實清楚,就不能定性為偷稅,只能按發票管理辦法處罰,如果雖然以發票作為成本列支,但是發票反映內容是虛假的,就應當按偷稅論處,同時發票虛假是為偷稅服務的,按照“一事不二罰款”原則,不能再按發票管理辦法處罰。
證據規則:
一、最佳證據規則,在證明同事實的整個證據中,優先按照最具證明效力的證據對案件事實進行認定,比如原件原物優先于復制件復制品。
二、非法證據規則,是指在取證過程中主體違法、程序違法、手段違法等非法收集的證據。
舉例:一個正式人員和一個協稅人員跑企業去檢查取得的證據,這就是主體違法,必須兩個正式人員去;調取往年帳薄三個月不還所獲取的證據就是程序違法;跑企業老總家里面收集的資料就是手段違法,你可以讓公安機關封存嘛。
三、補強證據規則,指法律規定某些證據不能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只有在其它證據與其印證時,才能認定案件事實。
證據的法定種類:書證、物證、視聽資料、證人證言、當事人的陳述、鑒定結論、勘驗筆錄現場筆錄。
證據的其它分類:言詞證據和實物證據、直接證據與間接證據、原始證據與傳來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