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轉自互聯網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監測中心的監測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現行的翡翠原料進口稅賦高達33.9%,其中包括3%的關稅、17%的增值稅、10%的消費稅和3.9%的所得稅。
而在泰國、菲律賓、印度等致力于發展珠寶產業的國家,長期以來一直采取3%以下的低關稅政策對產業進行大力扶持,以至于越來越多的翡翠以原材料或半成品的形式流向泰國、菲律賓、印度等國家,然后輾轉進入低關稅的香港、臺灣地區,經過簡單加工變為成品后,再高價進入我國大陸。
這種狀況的持續勢必大大減弱我國翡翠玉器的國際競爭和合作的能力。
前瞻產業研究院玉器行業研究小組認為,合理調整我國翡翠原石進口關稅,爭取降低翡翠行業稅收,實現政府優惠政策是符合當今珠寶行業發展的迫切需求。
我國現行的翡翠原料進口稅賦,不僅大大削弱了我國翡翠玉器行業在國際、國內市場上的競爭力,還帶來了一系列不利于行業發展的尷尬境遇,這既不符合當前的市場規律,也不利于這個具有悠久歷史和文化傳承行業的發展要求。
全國工商聯金銀珠寶業商會提交的《關于合理下調翡翠原石進出口環節綜合稅率的建議》提案認為,首先將我國翡翠原石進口綜合稅率調整為3%,翡翠毛料成品免收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翡翠成品進口環節增值稅實際稅負超過3%的部分,由海關即征即退。消費稅減至3%,改由零售環節征收,翡翠出口零關稅;并建議在適當的地區設立“翡翠交易所”,比照鉆石稅收優惠政策,對翡翠行業實行特殊的稅收優惠政策。
翡翠原石進口關稅過高是翡翠玉器行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也是企業最關心的問題之一。過高的關稅已經直接影響了企業進口原石,原料的短缺又勢必造成新舊產品鏈的斷檔,翡翠行業也就面臨災難性的后果。因此,切實、合理地調整我國翡翠原石進口關稅已是迫在眉睫。
為此,前瞻產業研究院玉器行業研究小組建議,要推進我國玉器行業發展,并保持較強的國際市場競爭力,我國政府應該酌情放寬政策,降低進口關稅,鼓勵民生發展,支持傳承非物質文化的遺產,使中國玉雕技藝得到更好的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