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相關部門的數據顯示,10月消費稅稅率上調之后,日本超市的營業額同比下滑,消費物價指數(CPI)增長未達市場預期中值。
超市銷售額同比下滑
在經過兩次延期后,10月1日,日本政府正式將消費稅稅率從8%提高至10%。由于2014年日本政府將消費稅稅率由5%上調至8%打擊了居民消費,導致隨后日本經濟持續萎縮近2個季度。所以,對今年的第二次上調稅率,安倍政府顯得極其謹慎,做足了“十二分的準備”,實施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力求最大限度地減輕民眾的“稅痛感”和增稅對國民經濟的沖擊,打破歷史上的增稅魔咒。這些措施包括維持部分家庭生活必需品原8%稅率不變;對在中小店鋪采用非現金方式結算的消費者進行“積分返點”;提供幼兒免費教育等。
花旗集團駐東京首席經濟學家村島喜一表示:“本輪增稅前,大家普遍認為,政府的系列應對政策會減輕增稅陣痛,穩定民眾的消費需求?!?
但是,數據服務提供商Nowcast從日本超市采集的實時數據顯示,此前各方的預期似乎過于樂觀。數據表明,10月首周,日本超市的營業額同比下滑了10%~20%,農村地區超市的營業額降幅大于城市地區。村島喜一指出,可能老一輩的日本民眾難以適應非現金結算方式,所以“積分返點”活動沒有政府預期的那么有效。
通脹指數上漲未達預期
根據路透社東京分社的消息,10月日本首都東京的核心CPI(剔除生鮮食品及能源)同比上漲0.7%,與9月的漲幅持平,低于市場預期中值;全國范圍的核心CPI同比上漲0.5%,與日本央行2%的通脹目標相去甚遠;基于Nowcast數據進行計算的日經指數CPInow,不升反降。Nowcast公司首席執行官辻中仁士透露:“今年4月~9月,CPInow指數均為正值,表明日本物價走勢為持續上漲。而10月消費稅稅率上調以來,該物價走勢指數轉為負值?!?
安倍政府一直致力于實現2%的通貨膨脹目標,他們認為,2%的通貨膨脹是鼓勵企業投資和民眾消費的最佳選擇,而且2%的水平可以避免通脹過高帶來的風險。此前,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日本央行采取了多年的量化寬松政策,大量發鈔。然而,結合增稅后的種種指標來看,本次增稅能否幫助安倍政府達到通脹目標還有待觀察。分析人士指出,在本輪增稅中,企業似乎更擔心轉嫁稅負會影響銷量,于是反而選擇了降價。這對安倍政府來說,絕對是一個壞消息。
消費稅稅率上調對日本經濟的全面影響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完全顯露,但如果Nowcast公布的數據得到官方認可,消費持續放緩的話,日本央行可能不得不采取更加激進、更加寬松的貨幣政策,以減輕增稅帶來的經濟痛苦。10月31日,日本央行決定,調整前瞻性指引,全面下調經濟增長和通脹預期。日本央行同時表示,如果達成通脹目標的經濟動能進一步走弱,會將利率水平保持在目前的低位甚至進一步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