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津,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主要引擎。在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過程中,北京的不少疏解企業選擇落戶天津,京津兩地企業跨區域涉稅事項不斷增多。為提升跨區域涉稅事項辦理效能,讓疏解企業搬得出去、活得更好,兩地稅務部門統一稅費業務標準,互認共享涉稅信息,推動超20類稅費業務實現跨省通辦。
稅費業務跨省通辦
助力企業無感遷移
京津稅務部門從疏解企業遷移服務需求出發,不斷增加業務通辦渠道,科學設置業務辦理流程,創新跨區遷移業務辦理場景。目前,天津全市24個辦稅服務廳和64個便民辦稅服務點,均可依托征納互動平臺實現“線下協同辦”,為納稅人提供跨區域通辦服務。
今年9月初,國家能源集團天津電力有限公司(原國家能源集團華北電力有限公司)通過電子稅務局“跨區遷移創新場景”,成功從北京遷移落戶至天津。“從提交申請到完成遷移一次性辦結,沒有一點存在障礙限制的地方。”公司財務產權部主管周寅潔說。
為高效便捷幫助企業完成遷移,京津兩地稅務部門合力打造“一站式”遷出遷入服務。北京市稅務部門提前推送跨區遷移涉稅事項辦理指引,引導企業通過電子稅務局自動預檢并及時辦理未辦結事項。天津市稅務部門收到企業遷移信息后,當日即完成企業主管稅務機關科所分配、存款賬戶報告等信息確認,確保遷入企業納稅信用級別、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等權益和資質得以延續。
國家稅務總局天津市稅務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在協同辦理跨區域業務過程中,京津兩地稅務部門探索推出了信用承諾+容缺辦理、跨區協作+鏈條管理、信息共享+線上聯辦等舉措,持續優化跨區域遷移流程,實現跨區域遷移更加便捷。“對企業退稅業務、低風險業務采取‘先遷移、后辦理’的方式,遷入地稅務部門根據系統生成的一攬子容缺事項清單,及時輔導納稅人辦理遷移前未辦結涉稅事項,確保后續管理服務規范到位。”北京市豐臺區稅務局有關負責人說。
據了解,京津兩地稅務部門打造的便利化遷移場景,實現了數電發票額度、未抵扣發票數據平移至遷入地,解決了遷移企業一直以來最為關心的發票額度承繼問題,讓企業快速在遷入地開展經營。
涉稅信息互認共享
便利企業異地經營
京津同城化趨勢,讓兩地企業的異地經營業務不斷增加。為了便利兩地企業開展異地經營,京津稅務部門聚焦“減少差異性”,全力推進兩地企業涉稅信息的互認共享,減少制度交易成本。
今年9月25日,京津冀三地稅務部門召開工作研討會,專題研究建立企業跨區域遷移數據共享工作機制,就高新技術企業、享受先進制造業增值稅加計抵減政策企業信息共享達成了共識。會議明確,通過云平臺實現跨省(市)遷移數據查詢業務,保障疏解企業在遷入地繼續享受國家稅收優惠政策。
北京智能拓維技術研究所有限公司是一家高新技術企業,前不久從北京市順義區順利遷入天津市寧河區。在遷移前,寧河區稅務局利用系統直接查詢了遷入企業有關數據,獲取了企業的納稅申報、稅款繳納等信息。提前的現場查詢省去了函詢調取數據等環節,并對企業的前期經營規模、納稅申報等情況有了初步了解。為支持該公司及時享受稅收優惠政策,寧河區稅務局主動提前發起輔導服務,幫助該公司在今年10月申報期完成了預繳申報,享受了前三季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金額75.87萬元。
良好的納稅信用作為一筆重要的無形資產,既能展現企業的生產經營商譽和商業形象,又有助于企業獲得業務合作伙伴、金融機構的信任和支持,日益得到企業特別是千戶集團等大企業的重視。今年以來,京津兩地稅務部門聯合探索集團成員企業之間納稅信用信息共享,選取重要集團開展所轄成員企業年度評價指標分析,共享評價結果,向集團總部提出納稅信用提升建議,促進大企業提高稅法遵從度。
前不久,天津市稅務局選定了一家總部在天津的企業集團開展信用信息評價分析,目前已完成該集團在京津冀成員企業2021年度—2023年度信用評價分析,并提出涉稅風險防范建議,形成了針對該集團的納稅信用評價征管建議書。
推動車船稅數據共享,是京津兩地稅務部門開展涉稅信息互認共享的又一舉措。天津安達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的王師傅,是一名常年在京津兩地跑運輸的貨車司機。最近,他在天津市繳納完車船稅和保險時體驗到了新變化。“以往如果在外地投保并繳納車船稅,轉年回到本市投保時,需要提供前一年的紙質繳稅證明。今年不用了,天津的保險公司網上可查異地繳稅信息,辦稅更加方便了!”他說。
據了解,圍繞車船稅異地辦稅難點,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稅務部門聯合發布了《京津冀車船稅數據共享實施方案》,建立三地完稅信息數據庫。實現信息共享后,保險公司在代收車船稅時可直接查詢車輛異地完稅信息,不再需要納稅人提供紙質完稅憑證,預計每年將有10萬納稅人因此受益。
天津市稅務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將進一步推進京津同城化、區域一體化發展,與北京稅務部門一道,充分發揮稅收職能作用,以更加有為的擔當、更加有效的舉措、更加有力的行動,助力推進京津同城化、區域一體化發展。